2006年5月18日 星期四

四庫全書總敘...

話說...

找不到繁體版的= =

所以想看的各位委屈一下你們的眼睛啦...

(不知道這種鬼東西會不會影響水滴健康...)



史部·总叙

  史之为道,撰述之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莫简于春秋,莫详于左传,鲁史所录

,具载一事之始未,圣人观其始未,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一字之褒贬,此作史之资考

证者也,丘明录以为传,后人观其本末,得其是非,而后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贬,此读

史之资考证者也,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

不知所以褒贬,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必不通,其或通者,必私求

诸传,诈称舍传云尔。司马光通鉴世称绝作,不知其先为长编后为考异,高似孙纬略

载其与宋敏求书,称其到洛八年,始了晋宋齐梁陈隋六代,唐文字尤多,依年月编次

为草卷,以四丈为一卷,计不减六七百卷,又称光作通鉴一事用三事出处纂成,用杂

史诸书几二百二十二家,李焘巽严集亦称张新甫见洛阳有资治通鉴草稿盈两屋案:焘

集今已佚,此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述其父廷鸾之言。,今观其书,如淖方成祸水之

语,则采及飞燕外传,张巽冰山之语,则采及开元天宝遗事,并小说亦不遗之,然则

古来著录于正史之外,兼收博采,列目分编,其必有故矣,今总括群书,分十五类,

首曰正史,大纲也,次曰编年、曰别史、曰杂史、曰诏令、曰奏议、曰传记、曰史钞

、曰载记,皆参考纪传者也,曰时令、曰地理、曰职官、曰政书、曰目录、皆参考诸

志者也,曰史评、参考论赞者也,旧有谱谍一门,既不分颁于外,家乘亦不上于官,

徒存虚目,故从删焉,考私家记载,惟宋明二代为多,盖宋明人皆好议论,议论异则

门户分,门户分则朋党立,朋党立则恩怨结,恩怨既结,得志则排挤于朝廷,不得志

则以笔墨相报复,其中是非颠倒,颇亦荧听,然虽有疑狱,合众证而质之,必得其情

,虽有虚词,参证众说而核之,亦必得其情,张师棣南迁录之妄邻国之事无质也,赵

宾退录证以金国官制而知之,碧云一书诬谤文彦博范仲淹诸人,晁公武以为真出梅尧

臣,王銍以为出自魏泰,邵博又证其真出自尧臣,可谓聚讼,李焘卒参互而辨定之,

至今遂无异说,此矣考证欲详之一验,然则史部诸书,自鄙倍冗杂,灼然无可采录外

,其有稗于正史者,固均宜择而存之矣!



  正史类·小叙

  正史之名见于隋志,至宋而定著十有七,明刊监版,合宋辽金元四史为二十有一

,皇上钦定明史,又诏增旧唐书为二十有三,近搜罗四库,薛据正旧五代史得裒集成

编,。钦禀睿裁与欧阳修书并列,共为二十有四,今并从官本校录,凡未经宸断者,

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今典,莫敢私增,所由与稗官野记异也

,其他训释音义者,如史记索引之类,掇拾遗阙者,如补后汉书年表之类,辨正异同

者,如新唐书纠谬之类,校正字句者,如两汉补遗刊误之类,若别为编次,寻检为繁

,即各附本书,用资参证,至宋辽金元四史译语,旧皆舛谬,今悉改正以存其真,其

子部集部亦均视此,以考校缠订自正史始,谨发其凡于此。



  编年类·小叙

  司马迁改编年为纪传,荀悦又改纪传为编年,刘知几深通史法,而史通分叙六家

,统归二体,则编年纪传均正史也,其不列为正史者,以班马旧裁,历朝继作,编年

一体,或有或无,不能使时代相续,故姑置焉。无他义也,今仍搜罗遗帙,次于正史

,俾得相辅而行,隋志史志有起居注一门,著录四十四部,旧唐书载二十九部,并实

录为四十一部,新唐书载二十九部,存于今者,穆天子传六卷,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

注三卷而已,穆天子传虽编次年月,类小说传记,不可以为信史,实惟存温大雅一书

,不能自为门目,稽其体例,亦属编年,今并合为一,犹旧唐书以实录附起居注之意

也。



  纪事本未类·小叙

  古之史策,编年而已,周以前无异轨也,司马迁作史记,遂有纪传一体,唐以前

亦无异轨也,至宋袁枢,以通鉴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

曰纪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体,夫事例相循,其后谓之因,其初皆起于创,其初有所

创,其后不能不因,故未有是体以前,微独纪事本末创,即纪传亦创,编年亦创,既

有是体以后,微独编年相因,纪传相因,即纪事本末亦相因,因者既众,遂于二者之

外别立一家,今以类区分,使自为门目,凡一书备众事之本末者,总汇于此,其不标

纪事本末之名,而实为纪事本末者,亦并著录,若夫偶然记载,篇帙无多,则仍隶诸

杂史传记不列于此焉。



  别史类·小叙

  《汉书·艺文志》无史名,《战国策》、《史记》均附见于《春秋》,厥后著作

渐繁,《隋·志》乃分正史、古史霸史诸目。然梁武帝、元帝实录则列诸杂史,义未

安也,陈振孙书录解题创立别史一门,以处上不至正史,下不至于杂史者,义例独善

,今特从之,盖编年不列于正史,故凡属编年,皆得类附,《史记》、《汉书》以下

,已列为正史矣,其岐出旁分者,《东观汉记》、《东都事略》、《大金国志》、《

契丹国志》之类,则互取证明,《古史》、《续后汉书》之类,则检校异同,其书皆

足相辅,而其名则不可以并列,命曰别史,犹大宗犹有别子云尔,包罗既广,六体兼

存,必以类分,转形琐屑,故今所编录,通以年代先后为叙。



  杂史类·小叙

  杂史之目,肇于《隋书》,盖载籍既繁,难于条析,义其乎兼包众体,宏括殊名

,故王嘉《拾遗记》,《汲冢》、《璅语》,得与魏《尚书》、梁《实录》并列不为

嫌也,然既系史名,事殊小说,著书有体,焉可无分,今仍用旧文,立此一类,凡所

著录,则务示别裁,大抵取其事系庙堂,语关军国,或但具一事之始未,非一代之全

编,或但述一时之见闻,祗一家之私记,要期遗文旧事,足以存掌故,资考证,备读

史者之参稽云尔,若夫语神怪,供诙啁,里巷琐言,稗官所述,则别有杂家小说家存

焉。



  诏令奏议类·小叙

  记言记动,二史分司,起居注右史事也,左史所录蔑闻焉,王言所敷,惟诏令耳

,唐志史部,初立此门,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则移制诰于集部,次于别集,夫涣号明堂

,义无虚发,治乱得失,于是可稽,此政事之枢机,非仅文章类也,抑居词赋,于理

为亵,尚书誓诰,经有明徵,今仍载史部,从古义也,文献通考始以奏议自为一门,

亦居集末,考汉志载奏事十八篇列战国策史记之间,附春秋未,则论事之文,当归史

部,其证昭然,今亦并改隶,俾易与纪传互考焉。



  传记类·小叙

  纪事始者称传记始黄帝,此道家野言也,究厥本源,则《晏子春秋》即是家传,

《孔子三朝记》其记之权舆乎,裴松之注《三国志》、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所引至

繁,盖魏晋以来,作者弥多,诸家注录,体例相同,其参错混淆,亦如一轨,今略为

区别,一曰圣贤,如《孔孟年谱》之类,二曰名人,如《魏郑公谏录》之类,三曰总

录,如《列女传》之类,四曰杂录,如《骖鸾录》之类,其杜大圭《碑传琬琰集》、

苏天爵《名臣事略》诸书,虽无传记之名,亦各核其实,依类编入,至安禄山、黄巢

、刘豫诸书,既不能遽削其名,亦未可薰蕕同器,则从判臣诸传附载史末之例,自谓

一类,谓之曰别录。



  史钞类·小叙

  帝魁以后书,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删取百篇,此史钞之祖也,宋志始立门,

然隋志杂史类中有史要十卷,注汉桂阳太守卫飒撰,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又人三

史略二十卷,吴太子太傅张温撰,嗣后专钞一史者,有葛洪《汉书钞》三十卷,合钞

众史者,有阮孝绪正史削繁九十四卷,则其来已古矣,沿及四代,又增四例,通鉴总

类之类,则离析而编纂之。十七史详节之类,则简汰而刊削之,史汉精语之类,则采

摭文字而存之,两汉博闻之类,则割裂词藻而次之,迨乎明季,弥衍遗风,趋简易,

利剽窃,史学荒矣,要其含咀英华,删除冗赘。即韩愈所所称记事提要之义,不以未

流芜滥责及本始也,博取约存,亦资循览,若倪思《班马异同》,惟品文字,娄机《

班马字类》惟明音训,及《三国志文类》,总汇文章者,则各从本类,不列此门。





  载记类·小叙

  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作《

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文献通考则兼用二名,然年祀绵邈,文籍散佚,

当时僭撰,久已无存,存于今者,大抵后人追记而已,曰霸曰伪,皆非其实也,案后

汉书班固传,称撰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为载记,史通亦称平林下江诸人东观列为载记,

又晋书附叙十六国亦云载记,是实立乎中朝以叙述列国之名,今采录吴越春秋以下,

述偏方僭乱遗迹者,准东观汉记,晋书之例总题曰载记,于义为允,惟越史略一书为

其国所自作,僭号纪年,真为伪史,然外方私记,不过附存以声罪示殊足昭名分,固

毋庸为此数卷别为区目焉。



  时令类·小叙

  《尧典》首授时,舜初受命,亦先齐七政,后世推步测算,重为专门,已别著录

,其本天道之宜以立人事之节者,则有时令诸书,孔子考献征文,以小正为尚存夏道

,然则先王之政,兹其大刚欤,后世承流,掳有撰述,大抵家家日用,闾阎风俗为多

,与礼经所载小异,然民事既王政也,浅识者岐视之耳,至于选词章,隶故实,夸多

斗靡,濅失厥初,则踵事增华,其来有渐,不独时令一家为然,汰除鄙倍,采择典要

,亦未始豳风月令之遗矣。



  地理类·小叙

  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

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环宇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于是为

州县志书之滥觞,元明以后,体例相沿,列传侔乎家牒,艺文溢于总集,末大于本,

而舆图反若附录,其间假借夸饰,以侈风土者,抑又甚焉,王士祯称汉中府志载木牛

流马法,武功县志织锦璇玑图,此文士爱博之谈,非古法也,然踵事增华,势难遽返

,今惟去泰去甚,择尤雅者录之,凡芜滥之编,皆斥而存目,其编类,首宫殿疏,尊

宸居也,次总志,大一统也,次都会,郡县,辨方域也,次河防,次边防,崇实用也

,次山川次古迹,次杂记次游记,备考核也,次外记,广见闻也,若夫山海经,十洲

记之属,体杂小说,则各从其本类,兹不录焉。



  职官类·小叙

  前代官制史多著录,然其书恒不传,南唐书徐锴传称后主得齐职制,其书罕见,

惟锴知之,今亦无举其名者,世所称述周官外,惟唐六典最古耳,盖建官为百度之纲

,其名品职掌,史志必撮举大凡,足备参考,故本书繁重,反为人所倦观,且惟议政

庙堂,乃稽旧典,其间如元丰变法,事不数逢,故著述之爱,或通是学而无所用,习

者少而传者亦稀焉,今所采录,大抵唐宋以来,一曹一司之旧事,与敬戒训诰之词,

今缠为官制官箴二子目,亦足以稽考掌故激劝官方,明人所著,率类州县志书则等之

自郐矣。



  政书类·小叙

  志艺文者有故事一类,其间祖宗创法,奕叶慎守,是为一朝之故事,后鉴前师,

与时损益者,是为前代之故事,史家著录,大抵前代事也,隋志载汉武故事,滥及稗

官,唐志载魏文贞故事,横牵家传,循名误例,义例殊乖,今总核遗文,惟以国政朝

章六官所职者,入于斯类,经符周官故府之遗,至仪注条格,旧皆别出,然均为成宪

,义可同归,惟我皇上制作日新,垂谟策府,业已恭登新笈,未可仍袭旧名,考钱溥

《祕阁书目》有政书一类,谨据以标目,见综括古今之意焉。



  目录类·小叙

  郑元有三礼目录一卷,此名所仿也,其有解题,胡应麟《经义会通》谓始于唐李

肇案汉书录七略书名,不过一卷,而刘氏七略别录至二十卷,此非有解题而何,隋志

曰,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序,推寻事迹,自是以后不能辨其流别

,但记书名而已,其文甚明,应麟误也,今所传者,以崇文总目为古,晁公武、赵希

弁、陈振孙并准为撰述之式,惟郑樵做通志艺文略,始无所诠释,并建议废祟文总目

之解题,而尤袤遂初堂书目因之,自是以后,遂两体并行,今矣兼收,以资考核,金

石之文,隋唐志附小学,宋志乃附目录,今用宋志之例,并列此门,而别为子目,不

使与经籍相混淆。



  史评类·小叙

  春秋笔削,议而不辨,其后三传异词,史记自为序赞,以著本旨,而先黄老后六

经,退处士,进奸雄,班固复异议焉,此史论所以繁也,其中考辨史体,如刘知已倪

思诸书,非博览精思不能成帙,帮作者差稀,至于评骘旧闻,抨弹往迹,则史略,即

可成文,此是彼非,互滋簧鼓,故其书动至汉牛,又文士立言,务求相胜,或至凿空

生义,僻谬不情,如胡寅读史管见,讥晋元帝不复牛姓者,更往往而有,故瑕丛生,

亦惟此一类为胜,我皇上综括古今,折衷众论,钦定评鉴阐要,及全韵诗昭示来兹,

日明著明,爝火可息百家谰语,原可无存。以古来著录旧有此门。择其笃实近理者,

酌录数家用备体裁云尔。

3 意見:

匿名 提到...

我那裡現在PO了我剛剛找到的,有解釋一些內容的樣子,不知道有沒

有幫助。

匿名 提到...

您太客氣啦!

匿名 提到...

早寫完啦...

張貼留言